定州传统文化调查队

定州传统文化调查队

从年8月12日~年8月14日,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艺术学部定州传统文化调查队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去了河北省定州市,在定州市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和贡院,了解了定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还去了思本堂缂丝艺术馆。

历史文化名城定州,是汉代中山国故地。大汉王朝存国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战国时期,中山国定都于顾(今定州),公元前年,西汉景帝封皇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都卢奴(今定州),沿用中山之名,设中山国。自此,西汉、东汉十七代中山王延绵达年之久。位于博物馆二楼西侧汉家陵阙展厅,以一室四王的形式,图片结合文物展示定州汉代中山国的兴衰,共展出文物件。定州汉墓出土大量多种类陶器,有陶灯、陶壶、陶罐、陶瓿、陶鼎、陶奁盒、陶耳杯、陶钵、陶井、陶瓮、陶楼、陶温炉、陶俑等等,反映了陶器与当时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出土陶器多为明器,少部分为实用器。明器即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反映了汉代“事生如事死”的丧葬习俗。

汉家陵阙分为三个单元。一单元中展示了汉代中山王族墓中出土的各类器物,包括陶楼、生活用器、青铜器等。二单元中,以图片文字形式,展示了西汉第一代中山王刘胜墓、西汉第六代中山王刘修墓、东汉第三代中山王刘焉墓出土文物,其中以3D全息投影技术再现了刘修墓出土金缕玉衣。

定州贡院(又名考棚),是我国北方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清乾隆三年(公元年),由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汇集辖区内文武考生应试,为考取秀才、贡生之所。道光十二年(公元年),州牧王仲槐劝捐于民,展拓场地、重修、增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考场。贡院平面呈方形,占地2.21公顷,建筑面积7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号舍、魁阁两组建筑组合而成。号舍以山面为正面。魁阁在号舍南面,正中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观,成为定州贡院的突出特点。魁阁中的二层阁楼,是供奉“魁星”的地方。大堂紧挨着号舍的北面,是考生交卷、考官封卷的地方。后楼是考官观看武生比试的地方,兼做住宿用。之后历经修缮保留至今,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二门之间有两棵槐树,俗称“乾隆双槐”。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过定州曾到贡院亲手植下了这两棵槐树,直到现在它仍然是枝繁叶茂,笑迎宾客。

定瓷是北宋时期五大名窑之一源于北朝,创烧于隋代,后经晚唐五代发展至北宋达到高峰,金元时期为其余绪,历时达余年,并形成了以定州定瓷为中心的定窑系,定瓷享以“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之美誉,在中外陶瓷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产白瓷,由于制作精湛,瓷质莹润,古朴高雅,装饰绚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更被文人及士大夫们所钟爱,故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称。历史上因定州地域作为定瓷产地和文化中心,故名“定瓷”。定瓷的艺术价值,还在于体现儒道雅文化、内敛不张扬,自然纯朴的文化内涵,更加蕴含了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定瓷是定州人民给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所以它是定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缂丝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中国汉魏之间就有了。在蒙古出土的有汉代“山石树”丝织的残片,它的织造方法“通经断纬”,与北京双塔出土的宋缂丝“紫汤荷花”完全一样。缂丝工艺发展到唐朝时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北宋的缂丝前承唐代,但花纹更为精细富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富于变化,并创造了“结”的戗色技法。缂丝多用作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最为流行的是南北朝以来皇亲贵族常用缂丝为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上乘作品做装裱,如《二王书录》。

定州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原名开元寺塔,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据史料记载,定州是先有开元寺,后有定州塔。开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年,隋朝开皇16年将七帝寺改为正解寺,到唐代天即公元—年正解寺改为开元寺。

本期编辑:许苗

责任编辑:邢森杨雪松









































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zhouzx.com/dzsxs/9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