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都亭乡15村名字由来,快来看你们村是

特别栏目:“掌上看唐县”

节目回顾:

①“老”唐县,有多少人见过,县医院是这样的,那时的政府....

②唐县仁厚镇33村名字由来,快来看你们村是咋得名的

③唐县高昌镇20村名字由来,古代唐县府衙设在南固城!

今日话题:唐县各村名字由来之都亭乡篇

都亭乡:驻地东都亭村,位于县城西南4公里处,西邻南店头乡,南邻长古城乡,东邻仁厚镇,北靠磨岩山。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区。年划归唐县所辖,年9月回归唐县。年实行土地改革,年建都亭乡,属第六区。

1、西都亭:战国名中人邑,西汉置中人亭,西晋置都亭,不但是古代基层政权机关驻地,还兼有驿站递铺功能。宋代以后,原功能消失,因附近有一古石桥,亦称桥都亭。清初皇家贵胄跑马占圈,该村变成满洲屯。民国15年(公元年)分村时,该村按方位居西,得名西都亭。(原来这里是唐县快递的发源地啊!!!没准还是爱新觉罗的后裔呢!)

2、东都亭:建村同西都亭,分村后该村居东故名东都亭。(小爱新觉罗的后裔......)

3、南都亭:北宋初,和氏家族在此建村,始名和都亭,民国年间按方位居南故名南都亭。(和都亭?不会是和大人的后裔吧!)

4、北都亭:北宋末年,西都亭邸、崔两姓居民迁此立庄,始称都亭后,民国年间按方位改称北都亭。(民国期间,看来都是按照这个方位定名字的啊!)

5、白塔:北宋初(公元年)建村,古代此地有一寺院,内有一白塔而得名。(小编弱弱的问一句:现在还有那座塔吗?)

6、李家庄:晋末建村,李氏家族始迁此建村,早期为两村,分别称大李家庄、小李家庄,民国时期合二为一称李家庄。(可以看出,民国是一个整理村子名称和合并大小村的时代!)

7、杨城涧:唐初(公元年)杨姓家族迁此建村,因此地有小河流往县城,得名杨城涧。(不光是按方位,按姓氏定村名的也不少啊)

8、李城涧:建村同杨城涧。因李姓为始,故名李城涧。(就知道你也是)

9、宗高和:此地战国时为燕国驻兵营垒,古代营门为和,因营门高大得高和之意,晋初宗姓家族迁此定居,冠以姓氏,故名宗高和。(燕赵大地,我大唐也曾是燕国驻兵营垒,原来最古老的兵营是在这里啊!)

10、杨高和:村名来历同宗高和。晋中期(公元年)建村。(宗高和是中军,那你就是左前锋了呗!)

11、宋高和:村名来历同宗高和,晋末(公元年)建村。(那你一定是右前锋了!)

12、东口底:金代(公元年)建村,因地处魏庄岭底下山口处,元初按方位得名东口底。(听说东口底西北方向的青龙山上有一块“支国石”,还有一口“古尧泉”)

13、王口底:明洪武十三年(公元年)王姓一家迁此立庄,村名来历同东口底,冠以姓氏得名王口底。(到这为啥不按方位排了呢!这就是传说中的“隔壁老王”吧!)

14、张口底:明洪武十三年(公元年)张姓一家迁此立庄,村名来历同东口底,冠以姓氏得名张口底。(你是隔壁村的张大哥吗?)

15、西口底:元至元十七年(公元年)建村,村名来历同东口底,按方位居西得名西口底。(哈哈,站在青龙山上,我就能看到你啦!不信,我登上青龙山顶,整个唐县城就在脚下;乡村道路错综复杂,果树林护村林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就好像是林海一样。京昆高速公路,南水北调中线就在眼下蜿蜒曲折仿佛两条长龙向东飞去。远眺定州、望都、等市县一目了然,这里堪称华北平原一处天然绝佳“观景台”。尤其是空万里的时候,定州市的定州塔就像是一只蜡烛大小看的一清二楚的。)

有么有很涨知识???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大家一起互动交流!

明日爆料:

“唐县各村名字由来之北店头乡篇”

扫码订阅

新唐县新发现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故事

听唐县的老故事你会爱上这座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zhouzx.com/dzsgr/10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