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世界上最早的球星,靠玩球成为大宋

四川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080.html
高俅:世界上最早的球星,靠“玩球”成为大宋“国防部部长”!高俅北宋宋徽宗时期权臣。大家大多都是通过“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了解的他。在《水浒传》中,高俅与童贯、蔡京、杨戬四人并称“北宋四大奸臣”。他身居太尉要职,却陷害“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索取生辰纲、出兵征讨梁山、兵败招安宋江,最后奸佞弄权,还害得梁山众好汉“死的死,伤的伤”,大多以“悲剧收场”。历史上的高俅本人,真的像《水浒传》中描写的那样奸恶、草包、无用么?小编通过阅读资料发现,高俅绝不像《水浒传》描写的那般不堪,他其实还算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一、投靠苏轼,成为苏轼贴身“仆人”南宋《挥麈录》记载,高俅并非汴京破落户之子,他父亲名叫高敦厚,家里兄弟三个,老大高伸,老三高傑,高俅排行老二,所以《水浒传》中也称他高二。高俅可谓出生“寒门”,出身低贱,曾为东京地头上的“小混混儿”,处在一个“变化的年代”,充满了危险,同时也充满了机遇。人们像傀儡一样重复着同样的事情,社会阶层已经“固话”,普通的劳苦大众只能坠入无尽的深渊之中。年轻时候的高俅,贪玩成性,爱凑热闹,更是喜欢通过“吹牛”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一次,高俅在街头“吹牛”期间,惹得武师王升的儿子时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王进不满,王进家传枪棒棒绝技厉害,高俅虽然会些“三脚猫”的功夫,但并非王进敌手,被王进打伤,二人从此结仇。高父曾因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被父亲状告,被判忤逆不孝、击杖三十,发配充军三年,赶上哲宗即位打大赦,得以回家。被赦免回来后的的高俅,性子一转,变得有城府、乖巧内敛。元丰八年(年),宋神宗薨,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高俅拿着自己的书法和拜帖拜访被调回了京城的一代大文豪苏轼。高俅运气不错,苏轼正缺人手,加上高俅写得一手好字,又非常乖巧、伶俐,处事得体、说话恰当,便成为了苏轼贴身“仆人”,负责抄写东西。很快,他便获得了苏轼的“认可”与赏识,令苏轼的十分喜欢。二、得苏轼推荐,转仕小王都太尉王诜宋哲宗赵煦元祐八年(公元年),苏轼“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元祐党争”,与当权的新党政见不合,受党争牵连,出任任定州知州。出京赴任前,高俅被苏轼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王诜,而王诜是已故宋神宗的妹夫,端王赵佶的姑父。太尉王诜很有才华,精通绘画,学王维、李成,擅画山水,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小王都太尉王诜是高俅发迹中的“重要一环”。王诜常常和端王一起相约游玩,共同切磋书画技巧,分享心得。高俅便自然而然的结识了端王赵佶。三、蹴鞠获端王赏识,成为端王幕僚根据史书记载,蹴鞠这种类似于“现代足球”的游戏,早在我国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且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娱乐游戏,汉代开始蹴鞠又被兵家用作练兵之法,以提高士兵的竞技和对抗能力。唐代空前对外开放,盛行于唐的蹴鞠游戏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埃及,而后又从埃及传到希腊、罗马、法国,最后才传到英国,被英国发展成为现代的足球、橄榄球等体育运动。到了宋代,实行“文治”的大宋王朝,竟然十分喜爱蹴鞠游戏。北宋画家苏汉臣曾画《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赵匡胤、赵光义两人相对蹴鞠,而赵普、党进、石守信等大宋重臣旁观看的情景。不仅官方喜欢蹴鞠,民间也极为兴盛。首都汴京(开封)还出现了“瓦肆”这种类似于现代“足球俱乐部”性质的综合性的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专供蹴鞠艺人演出的勾栏,就是“蹴鞠场地”,多者五十余座,少说也有一二十座。勾栏内可进行相扑、说唱、杂记、举重、斗茶、蹴鞠等各式娱乐活动。众多娱乐活动中,作为火爆的无疑是蹴鞠游戏,不仅王孙公子喜欢蹴鞠,就连市井无赖、升斗小民也喜欢蹴鞠。常常会出现观众看着勾栏内的蹴鞠游戏,一时意动,进场就踢的情况。年中国曾上映了一部由任泉、李冰冰、李宗翰、谢可可、姜武(饰演高俅)、王嘉悦、魏宗万等主演的电视剧《一脚定江山》就是一部反映我国宋代蹴鞠盛况的影视作品。端王赵佶是天生的“艺术大师”,其对美的追求是“不懈努力”的,这种追求不只是对艺术,也对生活。他创出了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其画风自成一体,被后世称为“院体”,其禽鸟画成就最高,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他甚至可以混迹市井街头,出入青楼,后世评价宋徽宗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时的赵佶还是大宋的端王,还未即位称帝。王诜的篦子刀(梳理头发,类似于现在人们所用的“竹梳”)很是精巧漂亮,端王第一眼见到就喜欢上它,端王回王府不久,就借口自己家的篦子刀损坏了,向姑父讨要。王诜便让高俅去把这把篦子刀送到端王府。高俅到端王府之时正好遇到端王在蹴鞠,端王邀请高俅蹴鞠,甚为蹴鞠高手的高俅“当仁不让”,一番“花式蹴鞠”,便征服了端王,令端王大为赞赏,于是,高俅便连同篦子刀一起留在了端王府。在端王府,高俅将他的“神乎其技”的蹴鞠技术发挥到了“极致”,渐渐与端王关系十分亲密了起来,几乎达到“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程度。而“宋朝球王”高俅,就成了端王府的球星,时常参加蹴鞠“演出”。不久,宋哲宗薨,点名端王赵佶即位,即宋徽宗。宋徽宗临朝,这位“艺术”皇帝把蹴鞠奉为“国粹”,当时的汴京城,官员百姓、老弱妇幼都把蹴鞠当成最大的“业余爱好”,每有蹴鞠比赛,万人空闲,连养在“深闺”的妇女也把蹴鞠列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为完善和规范蹴鞠行业与蹴鞠运动,宋徽宗还专门为蹴鞠“立法”:朝廷有大的喜庆宴会,都要有蹴鞠表演。在这种“举国狂热”蹴鞠的大环境下,蹴鞠技艺高超的高俅,高俅凭借蹴鞠而愈发得到宋徽宗的宠爱而至平步青云。四、军中历练,数立功勋宋代,我国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在重文轻武的宋代,想要做官,得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很显然,高俅出身寒门,长时间是个小混混儿,虽然跟随大文豪苏轼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考取功名,当然,他要去考,也未必能够“出人头地”,考取功名。走科举取士一途不通,便走“武职”一途。高俅粗通武艺,会些棍棒功夫,宋徽宗为提拔重用高俅,将他送到军队历练“镀金”。最初,高俅来到时任西北监军、枢密院事的童贯麾下,童贯见高俅乖巧伶俐,任其为使者随翰林院学士林摅出使辽国,严辞拒绝辽国无理要求。大观二年(公元年),宋军克复积石军积石军(今青海贵德),活捉臧扑征哥一役,童贯总领全局,刘法为临时指挥,高俅立下战功。政和五年(公元年),刘仲武率十万大军攻打西夏臧底河城,高俅任监军,此战大败而回。刘仲武为免受罚贿赂童贯,监军高俅也在童贯面前为刘仲武说了不少好话,刘仲武非但无罪,反而得以升职。此后,高俅没少受到刘仲武的提携,二人相交莫逆。即使后来刘仲武去世,高俅仍没忘记刘仲武的恩情尽力提携刘家。《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高俅经过军中几年的历练,积攒够了升迁的资本。当然,很可能在刘仲武军中之时,刘仲武深知徽宗喜欢高俅,又对高俅帮助自己脱罪心怀感激和出于对高俅的欣赏等原因,总之,刘仲武“投桃报李”也有虚报高俅功劳的可能,成功地推动高俅在仕途上“往上爬”。高俅“至使相,遍历三衙”,经二十年宦海变迁,最终高俅做到了大宋“殿帅”统领禁军拱卫京师,最后又做到了“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掌管大宋的三军,当真是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宋权臣。五、以权谋私、睚眦必报、铭记恩情高俅掌权后,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花样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载,高俅主持的军队竞赛,为讨宋徽宗欢心,“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徽宗看了十分满意。高俅掌管的军队从不训练,而且对招募的兵丁也有十分奇特的要求,不要求军士武艺、兵法,而要求其必须拥有一技之长,哪怕是吹啦弹唱都行。高俅掌管的禁卫军,没有丝毫的战斗力,完全成了给他敛财的私人队伍,公开接建设工程、吹拉弹唱、红白喜事、迎来送往等等之类的“私活儿”甚至还做客栈、酒店、棺材铺儿之类的营生。军队以谋财为己任,可想而知其战斗力如何。高俅睚眦必报、铭记恩情。他发迹前当街被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打伤之事,他一直怀恨在心。当高俅当了太尉之后,曾借故要置王进于死地,万般无奈之下王进乃携老母逃离东京,这才使王进路过史家庄时住了下来,传授史进武艺,成为了“九纹龙”史进的授业恩师。同样,高俅似乎因为王进之事连“禁军教头”之职也恨了起来。当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得罪了高衙内,就是高俅的儿子,事因是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妻子“林娘子”,欲行轻薄,被林冲教训了一顿。最终,高俅联合陆谦,陷害林冲,林冲中计持刀“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最终林冲经“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被逼上梁山,成了一名梁上好汉。有仇报仇之外,高俅还有恩必报,简直还是想他发迹前浑身市井的“古惑仔”一样。高俅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成就和地位,离不开苏轼的“推荐之功”,所以苏轼的恩情,高俅终身铭记。据史载,蔡京陷害苏轼时,朝中多有“落井下石者”,唯有高俅力争为苏轼开罪,对苏家子弟颇为照顾,一旦遇到苏家人入都城都多加抚恤,高俅“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也获得过朝中一些人的好评。同样,高俅走“武职”入军“镀金”,多亏刘仲武的帮衬,前文小编也提过,“即使后来刘仲武去世,高俅仍没忘记刘仲武的恩情尽力提携刘家。”六、朝政腐败、四方揭竿,高俅辞官,得以善终宋徽宗即位之后,他虽然“多才多艺”,书法、绘画冠绝天下,但正像后世评价的那样宋徽宗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重用蔡京为相,重用童贯(宦官)、杨戬(宦官)等人,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宋徽宗崇尚道教)、大兴土木,令四方选送“花石纲”、“生辰纲”等等,苛捐杂税多如毛、搜刮民财不赢余力,导致民怨沸腾,天怒人怨,四方揭竿而起者,前赴后继,不计其数,最为著名的当属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北宋统治危机四伏。《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金军大举南下,横渡黄河,直逼开封。徽宗望风而逃,当时童贯、高俅等人随宋徽宗南逃。在逃亡途中,高俅与童贯发生矛盾,高俅便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远赴泗州。后来,宋徽宗逃到了南雄,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谏官、御史和随从们议论纷纷童贯罪恶,童贯等又参与争权夺利,被连续贬官,直至枭首示众,一同被诛杀的还有梁师成等人。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死。靖康元年(年)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尽皆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高俅辞官远赴泗州,既没有参与汴梁保卫战,也没有参与后来的高宗争权,既没有被金兵俘虏,也没有被皇帝处死,反而得到善终。据南宋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高俅归老林泉,得以善终:靖康初,佑陵南下,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死于牖下。蔡东藩《宋史演义》载,高俅曾随徽宗逃难:“(年金兵第一次进攻东京时)上皇(宋徽宗)过浮桥,卫士攀望悲号,贯惟恐前行不速,为寇所及,遂命胜捷军射退卫士,向亳州进发。还有徽宗幸臣高俅,亦随了同去。”高俅躲过了杀身之祸:“(年金兵二次进攻时,童贯被秘密诛杀)梁方平、赵良嗣等,亦次第诛死,朱勔亦伏诛,惟高俅善终,但追削太尉官衔罢了。”《宋史·李若水传》中记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公元年):“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高俅算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他“应运而生”,幸而因蹴鞠获得宋徽宗青睐有加,从而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从而身居高位而恃宠营私、奸佞弄权,最终连国家都毁在了像高俅一类的“大批奸佞”之臣的钻营之下,不亦悲乎!最后,以一首关于高俅的诗,作为本篇的结尾:《七律·高俅》曾是东坡小侍童,善掬逐渐获尊荣。用心机会被抓住,逢运仕途方走红。当借戍边升显位,没凭势大害臣工。只因水浒书一部,故事流传井巷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zhouzx.com/dzsly/16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